中國將靠「國防三角」成為真正的軍事大國? 今年七月,位於華府的智庫情報研究及分析中心(Center for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Analysis) 副主任毛文傑(James Mulvenon)在美國國會聽證時重申,在政府大力改革下,中國的國防科工體制已逐漸形成了一個「數位三角」(Digital Triangle),包括(一)日益蓬勃的民間商用科技;(二)國家研發(R&D)與獎助機制;以及(三)現代化發展的軍隊。在這「數位三角」的交互運行下,中國國防產業已逐漸擺脫傳統不重效率、土法煉鋼、以及尾大不掉等缺點。 毛文傑提出「數位三角」的概念已有數年,隨著中國在研發能量的投入與軍民產業關係體制的改革,中國國防科工體制的確已邁向轉型之路。「數位三角」的三個角不僅能各自旺盛發展,彼此的關?租辦公室Y也變得越來越密切。不過,筆者在此進一步提出「國防三角」(Defense Triangle)的概念,包括(一)軍民產業交流;(二)科研與外購並行;(三)國防資金的不斷挹注,或許更能說明目前與未來中國國防科工發展與轉型的特色與方向。 「國防三角」的第一個角是軍民產業交流。早在1978年初,鄧小平就提出了國防科工要服從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走「軍民結合」道路的戰略思想。1982年1月,鄧小平將解放軍國防科工發展原則「四句話」(16字):「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軍為主、以民養軍」中的「以軍為主」,改為「軍品優先」,其他三句話則保持不變,基本上界定了中國國防科工產業的發展方向。但在民用企業未能充份發展之前, 商務中心這樣的政策仍是宣示性大於實質性。 近二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有目共睹。根據美國經濟與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的數字,中國外匯存底(儲備)在2006年到達了1兆2,000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存底最大國。到2007年10月止,中國外匯存底已經累積到1兆4,300億美元,估計未來將以每年3,000至4,00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在民間產業方面,一些分析家認為,中國在2010年至少會有30到50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民間企業的勃興在基礎設施、經驗、技術甚至人才上都可為中國國防科工產業直接或間接地提供發展基石。此外,中國自1986年以來所推動的「863計畫」、「超級863計畫」雖然以民用科技為主,但對於國防科工的轉化與發展亦造 酒店工作成了極大之影響。 相對於民間產業的興盛,中國的國防科工產業也持續進行體質上的精簡、改革與轉型。目前中國國防科工產業不僅在核能、航太、航空、船舶、兵器技術和電子資訊等領域能提供重大貢獻,其軍工科研生產更有三分之二轉向一般經濟建設發展。據國防科工委的統計,中國現有十餘萬項軍工技術可轉為民用。國防科工產業目前能生產約一萬種民用產品,年銷售過億人民幣的民品近200種。民品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0%,增加到2006年的65%,增長了七倍之多。也就在這樣的體質轉型下,中國的國防科工產業不僅可以藉由生產民品與提供技術來增加自給自足率,也更能確保與民間商用科技互相交流下能彼此受益,邁向永續發展之路。 酒店兼職 不過,在「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發展方針下,吾人也不能忽視了中國積極保存國防科工產業做為「戰略核心產業」的決心。2006年12月,中國國務院正式將以下產業,包括(一)軍備工業、(二)電力供應、(三)石化業、(四)電訊業、(五)煤礦業、(六)民航業,以及(七)航運業列為國家「戰略工業」。在這七大產業當中,軍備工業被列為國營企業之戰略首要。這說明了即使民間經營技術、經驗與資金或有可以用來改革國防科工產業體制之處,但中國政府仍主張保持國防科工的主體性與獨立性。國防科工產業必須「操之在我」,不能也不許外人介入或經營。 「國防三角」的第二個角是科研與外購並行。在軍事現代化的發展下,武備更新的必要性毫無疑問,而大量外 澎湖民宿購先進武器的確也被中國視為提升自身軍備的最快方法。眾所周知,俄羅斯向來是中國最大的武器供應國。根據《國際展望》雜誌的估計,北京在1990年代平均每年向俄羅斯採購價值約12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從1999年開始,中國向俄國的軍火採購量大幅上升,每年平均都達到這一數額的兩倍左右。重要進口武器包括Su-27/30戰機、R-77空對空飛彈、S-300防空飛彈、托爾(TOR)-M1防空飛彈、3M-54E反艦巡弋飛彈、基洛級潛艦、現代級驅逐艦等等。 不過,正如華府國防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IASC)副總裁費學禮 (Richard Fisher)為文所指出的,除了進口整套武器系統之外,解放軍已逐漸開始學習用進口或共同生產的零組件自力組裝先進武器裝備,期使解放軍能深入學習某種武器系統的主要技術,甚至進 居酒屋一步能控制整個生產過程,並達到節約成本和依中國的特殊需要來改進武器的目的。費學禮還舉殲11戰機的例子說,中國最初獲得授權生產出的兩架殲11性能並不佳,來自俄羅斯的技術人員只好重新組裝。可是在珠海航空展上,接受採訪的俄國技師卻肯定地說,中國的瀋飛已改良了殲11的生產過程,現在殲11性能已經超過俄製Su-27。 中國在研發上的積極投入當然是其國防科工產業能逐漸提升科研能量的主因。過去25年來,美國與日本一直都位於全球產業(包括國防工業)研發的前兩名。但在2006年,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研發亞軍,而且和美國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當中。根據《研發雜誌》(R&D Magazine)的統計,2006年美國與中國研發經費分別佔全球研發經費總額的32.7%與13.5%,到2007年變為31.4%比15.6%, 租辦公室到2008年預估將成為30.1%比17.9%。中國研發的「迎頭趕上」主要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產業願意選擇中國做為研發基地。在《2007全球競爭力報告》(Global R&D Report, 2007)當中,有61%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在中國投資研發,超過了第二名印度的50%以及第三名西歐的29%(該調查沒有包括美國;台灣僅勉強擠進第十,佔7%)。中國理工人才多,每年獲得工程科系理學士(B.S.)學位的人數是美國的三倍以上,而且研發相對成本低廉,許多企業因而願意首選中國做為研發基地。不少國外觀察家認為,中國在能量學、電子學、奈米材料、光纖通訊、冶金學等方面已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發水準。也由於中國在基礎與應用科學研發能量的不斷累積,對於融合國外技術與發展自主國防科技將能提供重要投入。 「國防三角」的第三個角是 土地買賣國防資金的不斷挹注。十年來,中國國防預算增幅達4倍以上,平均年增長率為11.8%。根據今年春中國政府所公佈的數字,中國軍費在2007年為449.4億美元,但這個數目並不包括隱藏性預算以及預算外資金(如地方政府支持、武器採購等特別預算等)。大多數分析家認為中國2007年軍費應該在850至1,250億美元之譜,至少是官方數字的2至3倍。當然,中國增加的軍費不是完全用在「軍事投資」(military investment)或「作業維持」(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M)上。雖然中國自己說解放軍國防預算三區分的比例是1:1:1,但不少人相信「人員維持」(personnel cost)費用應該佔其軍費的一半以上。不過,在總體軍費不斷且快速的膨脹下,解放軍仍有越來越多的預算可以進行硬體軍事投資,同時在國防科工產業的發展上也能獲得更充分的資源挹注。 顯而 G2000易見地,光靠國外進口武器不僅有受制於人的缺點,更無法由基礎面上發展獨立軍備。中國對於這點知之甚詳,因此才會發展「國防三角」以期能在未來成為真正的軍事大國。因為這不僅是發展強大國防最踏實,也是唯一的道路。一直以來,許多人士紛紛對於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速度感到驚訝。但是正如同美國眾議員富比士(Randy J. Forbes)所說的,「我常常感到吃驚的一點是,為什麼我們的政府會一再地對於中國的軍事發展感到吃驚。」中國在國防科工產業上的蛻變恐怕亦是如此。就在許多國外觀察家只一再強調中國自國外進口大量先進武器之時,或許中國靠著「國防三角」所進行的國防科工轉型才會真正令他們驚訝不已! 本文刊於東森電子報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澎湖民宿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n25gnqz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